威海市第四中学2015年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时间:2016-01-05 作者:威海市第四中学 来源:未知 点击量:
本年度,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学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有关精神,同时围绕威海市数字城市、智慧教育建设开展工作,依托一流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在教育教学各领域全面开展信息化应用,全面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和教学中的作用,推动翻转课堂授课模式,改变学与教的方式,提高学习绩效,为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资源保障和服务平台。
一、 教育信息化工作概况
(一)全面提升了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威海四中现共有50个普通教室,8个合堂教室,一个录播教室。这些教室全部安装多媒体系统,全部实现网络互通,可以实现音、视等多媒体信息的高速传输。网络千兆光纤入口,光纤到各功能楼,百兆至桌面;网络架构在有线网络互通的基础上,采用无线AP架设无线节点,基本实现校园内无线网络无缝覆盖。软件建设方面,现建有威海市第四中学校园网、FTP服务器、视频点播服务器、OA办公系统、网络电子备课系统等,有效的实现教学、办公等资源共享,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201名教职工人手一台计算机,可以通过有线网、无线网接入学校网络,亦可用其他智能设备接入学校网络,提高办公效率;校园广播、电子巡考系统、安防监控系统均与校园网络进行互联,在校园网的各节点,均可实现远程查询、控制。建有物理、生化两个数字探究实验室,为教师开展探究实验教学的新模式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学生创设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较好的实验环境。
(二)全面提升了教育信息化的管理、维护和应用水平。再好的硬件设备和再先进的软件系统也需要人来管理和使用,所以我们对教育信息化管理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开展必要的、系统的管理维护培训,针对电教处工作人员先后开展了网络的管理与维护、服务器技术的掌握与挖掘、常用网络设置与网络设备的管理、简单系统开发与维护等培训活动;针对全体教职员工及时开展了软件应用培训和应用训练,具体举办了各软件系统的使用、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录播教室和探究实验室的使用等培训活动。
(三)大力推进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深入信息化技术研究,大力推行翻转课堂授课模式,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推行翻转课堂授课模式的大背景下,我校在小范围内试行“翻转课堂”教育教学模式;自2014年上半年开始,我校在原来以有线网络做主干、无线网络为拓展的网络架构上,整改出四个无线网络教室,架设无线网络环境;购置360台平板电脑作为学生上课的智能终端,满足最基本的硬件条件;利用学校原有的视频点播服务器作为平台,实施翻转课堂授课模式。2014年下半年,学校在原有教育教学网络平台的基础上,与烟台锐杰网络公司合作,建立了新的综合性教育教学平台(12XUE平台),实现了包含课前预习、在线课堂、在线测试等方面的教育教学功能,更好的推动了“翻转课堂”的进行。现在,我们学校所有教室,全部安装了无线AP,架设了无线网络环境,高一级部14个班级,全面推行翻转课堂授课模式。在翻转课堂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学校也取得了众多喜人的成果。在各类微课制作比赛中,我们学校许多老师都获得较好的成绩,周国栋老师制作的微课《鲁尔区的衰落》,取得全国微课比赛一等奖,邹清华、刘海兰等老师也分别取得了全国微课比赛二三等奖项;2015年威海市教研中心举办的微课比赛中,我们学校获奖人次达到70左右人次。
二、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促进教育信息化规范管理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小组,明确各人员职责,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合理规划好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和各类教育资源建设。建立并完善学校网络使用管理规定、学校多媒体教室使用管理规定,学校录播教室使用管理规定、学校探究实验室管理规定、学校机房使用管理规定、学校网络中心安全使用管理规定等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数字化校园的正常、高效运转。
(二)加大教育信息化技术装备的经费投入
尽管学校经费紧张,我们还是尽量做到开源节流,并寻求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与配备上。于2014年投入10万元,购入无线网络设备,一台无线控制器,40台无线AP,搭建了20个无线网络教室;2015年9月投入20万元,购入80台无线AP,用于校园无线网络建设;投入50万元,购置134台电脑,新建两个多媒体网络机房;投入30万元,购置45个平板电脑充电柜,为翻转课堂授课模式的推行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三)加大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运用
深入信息技术的研究,利用信息技术为教与学服务,为此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教育视频数字化资源、学校电子教案导学案等课程资源建设,并搞好了和省市教育资源库的对接,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了专业化的参考,并激起了广大教师的参与热情,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的使用信心。利用12XUE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学校题库系统,发挥题库优势,减轻了课业负担,强化教学诊断、评价的功能。借助12XUE教育平台,加强家校沟通,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
(四)着力提升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
注重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学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综合发展,鼓励教师探索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教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资源开发。通过各级部乃至学校层面举办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以及“一师一优课”等形式,组织教师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集成与整合等方面进行研讨,并付诸实践。尤其是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中,对教师相应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这也进一步促使我们寻求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和专业成长的更佳方法和途径。
三、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一)随着翻转课堂的推广应用,访问量的增加,数据传输压力将逐步加大,在后期的实践应用过程中,将采取提高网络带宽、数据公流、增加资源服务节点等形式,解决此问题。
(二)无线网络覆盖,接入终端数量逐步增加,将导致现有IP地址不够分配。可考虑将教师与学生无线网络接入认证合二为一的方式进行解决。
(三)部分教师有畏难心理,对应用新的授课模式、新的授课工具存在抵触情绪,还有待于逐步解决思想工作。
一、 教育信息化工作概况
(一)全面提升了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威海四中现共有50个普通教室,8个合堂教室,一个录播教室。这些教室全部安装多媒体系统,全部实现网络互通,可以实现音、视等多媒体信息的高速传输。网络千兆光纤入口,光纤到各功能楼,百兆至桌面;网络架构在有线网络互通的基础上,采用无线AP架设无线节点,基本实现校园内无线网络无缝覆盖。软件建设方面,现建有威海市第四中学校园网、FTP服务器、视频点播服务器、OA办公系统、网络电子备课系统等,有效的实现教学、办公等资源共享,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201名教职工人手一台计算机,可以通过有线网、无线网接入学校网络,亦可用其他智能设备接入学校网络,提高办公效率;校园广播、电子巡考系统、安防监控系统均与校园网络进行互联,在校园网的各节点,均可实现远程查询、控制。建有物理、生化两个数字探究实验室,为教师开展探究实验教学的新模式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学生创设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较好的实验环境。
(二)全面提升了教育信息化的管理、维护和应用水平。再好的硬件设备和再先进的软件系统也需要人来管理和使用,所以我们对教育信息化管理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开展必要的、系统的管理维护培训,针对电教处工作人员先后开展了网络的管理与维护、服务器技术的掌握与挖掘、常用网络设置与网络设备的管理、简单系统开发与维护等培训活动;针对全体教职员工及时开展了软件应用培训和应用训练,具体举办了各软件系统的使用、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录播教室和探究实验室的使用等培训活动。
(三)大力推进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深入信息化技术研究,大力推行翻转课堂授课模式,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推行翻转课堂授课模式的大背景下,我校在小范围内试行“翻转课堂”教育教学模式;自2014年上半年开始,我校在原来以有线网络做主干、无线网络为拓展的网络架构上,整改出四个无线网络教室,架设无线网络环境;购置360台平板电脑作为学生上课的智能终端,满足最基本的硬件条件;利用学校原有的视频点播服务器作为平台,实施翻转课堂授课模式。2014年下半年,学校在原有教育教学网络平台的基础上,与烟台锐杰网络公司合作,建立了新的综合性教育教学平台(12XUE平台),实现了包含课前预习、在线课堂、在线测试等方面的教育教学功能,更好的推动了“翻转课堂”的进行。现在,我们学校所有教室,全部安装了无线AP,架设了无线网络环境,高一级部14个班级,全面推行翻转课堂授课模式。在翻转课堂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学校也取得了众多喜人的成果。在各类微课制作比赛中,我们学校许多老师都获得较好的成绩,周国栋老师制作的微课《鲁尔区的衰落》,取得全国微课比赛一等奖,邹清华、刘海兰等老师也分别取得了全国微课比赛二三等奖项;2015年威海市教研中心举办的微课比赛中,我们学校获奖人次达到70左右人次。
二、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促进教育信息化规范管理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小组,明确各人员职责,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合理规划好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和各类教育资源建设。建立并完善学校网络使用管理规定、学校多媒体教室使用管理规定,学校录播教室使用管理规定、学校探究实验室管理规定、学校机房使用管理规定、学校网络中心安全使用管理规定等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数字化校园的正常、高效运转。
(二)加大教育信息化技术装备的经费投入
尽管学校经费紧张,我们还是尽量做到开源节流,并寻求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与配备上。于2014年投入10万元,购入无线网络设备,一台无线控制器,40台无线AP,搭建了20个无线网络教室;2015年9月投入20万元,购入80台无线AP,用于校园无线网络建设;投入50万元,购置134台电脑,新建两个多媒体网络机房;投入30万元,购置45个平板电脑充电柜,为翻转课堂授课模式的推行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三)加大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运用
深入信息技术的研究,利用信息技术为教与学服务,为此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教育视频数字化资源、学校电子教案导学案等课程资源建设,并搞好了和省市教育资源库的对接,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了专业化的参考,并激起了广大教师的参与热情,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的使用信心。利用12XUE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学校题库系统,发挥题库优势,减轻了课业负担,强化教学诊断、评价的功能。借助12XUE教育平台,加强家校沟通,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
(四)着力提升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
注重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学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综合发展,鼓励教师探索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教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资源开发。通过各级部乃至学校层面举办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以及“一师一优课”等形式,组织教师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集成与整合等方面进行研讨,并付诸实践。尤其是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中,对教师相应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这也进一步促使我们寻求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和专业成长的更佳方法和途径。
三、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一)随着翻转课堂的推广应用,访问量的增加,数据传输压力将逐步加大,在后期的实践应用过程中,将采取提高网络带宽、数据公流、增加资源服务节点等形式,解决此问题。
(二)无线网络覆盖,接入终端数量逐步增加,将导致现有IP地址不够分配。可考虑将教师与学生无线网络接入认证合二为一的方式进行解决。
(三)部分教师有畏难心理,对应用新的授课模式、新的授课工具存在抵触情绪,还有待于逐步解决思想工作。